
11月11日晚,北理工求是書院知行講堂第八期在良鄉校區求是文化空間進行。國際空間站大型國際合作阿爾法磁譜儀實驗高能所組實際負責人,中科院高能所駐歐洲核子中心CERN的聯絡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祖豪教授帶來“高能宇宙線太空探測”的專題講座。求是書院專職副院長周芳集老師出席報告會并為李祖豪教授頒發了求是書院校外導師聘書,來自求是書院和其他學院或書院的50余名同學聆聽了報告會。本次報告會由求是書院團委書記、綜合辦公室主任張鋒老師主持。

李祖豪教授以“兩種宇宙線(中性宇宙線和帶電宇宙線)在太空中穿行”拉開本次講座的序幕,分別介紹了不同類型宇宙線的組成,性質,探測方式,重點介紹了探測宇宙線的設備和組織。李教授結合AMS自使用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配以精美的星際美圖,再以精準的數字,帶有貼切類比的細致描述讓同學們清晰了解到了什么是宇宙線,為什么要探測宇宙線,探測什么宇宙線,用什么手段和設備去探測?有哪些國家在探測?這些探測取得了什么樣的成就?這些設備還能用多久?這些探測結果有什么意義?不同國家的探測水平的怎么樣?中國和世界各國在這暗物質,暗能量探測方面應該有什么樣的奮斗方向等一系列問題。李教授提到,AMS可以在1000000個質子本底中,探測出一個正電子,以這樣的精準度,AMS已經發現了40萬正電子。

李教授于報告最后講到,在暗物質、反物質、暗能量領域,我們已知的僅僅是5%。還有剩下的95%待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去解釋。 從牛頓引力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再到2016年LIGO宣布發現了引力波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最后一個預言,科學技術進步的腳步從未停止;但是,對于我們身處的家園存在的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還是未能找出一個妙絕的答案。21世紀籠罩在物理學界的兩朵烏云--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尋找和認識,是AMS和LHC以及很多其他機構未來的探索方向。通過這些探索和發現,有望了解我們所在的宇宙的來源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有望解決我們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附部分學生感想:
求是1810班陳子漪:高能物理果然難呀QwQ全程其實有很多沒聽懂的部分,但是關于高中接觸過的部分,感覺李教授的講解還是非常清晰明了的。這對我而言是一次科普性質的講座,增長了見識,日后也會再關注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求是1812班鐘若涵:在這次的知行講堂中收貨了很多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的知識,也為宇宙未知世界的魅力折服。李教授讓我們了解到了暗物質,反物質等新的概念,也進一步激發了我們探索物理世界的興趣。
求是1822班馬金梅:在看AMS尋找的暗物質電子實際流強與冪律譜流強預測曲線的各種擬合程度比對時,我腦袋里只有小說《三體》中葉文潔的女兒之死!還有之前關注的紀錄片《已知的宇宙》里,那個帶我們了解各個星球,用實驗室的簡單器械模擬太陽風的被我忘記了名字的科學家!總之,感謝李教授帶我們望向視野之外的宇宙空間。腦海里浮現的是LHC的27km的高速管道里,接近光速永不停歇的粒子……
求是1822班程修蕊:參加完這場講座,我感覺自己收獲頗豐。宇宙的神秘、廣闊,我向來是欽佩無比。然而,我跟隨著偉大的前輩們的腳步,也在一點點探索宇宙的奧秘,神秘的面紗的揭開或許需要很久很久,但我相信人類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求是1916班戰東豪:通過本次講座,我對暗物質、暗能量、反物質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了解了AMS的功能及作用。我也對物理有了更加濃厚的興趣,對外太空更加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