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院“博約學術論壇”系列報告 第 152 期 (2018年第14期)
題目:膠體納米材料以及光電器件
報告人:孫良峰 教授(美國鮑林格林州立大學)
時 間:2018年6月8日(周五) 下午2:00
地 點:北京理工大學中心教學樓501
摘要:
當材料的尺度縮小到納米的量級,新的光學和電子學特性就會顯現出來。這些新的特性,包括可隨著晶體大小變化的可調的帶隙、非常窄的發光譜和很高的發光效率,使得它們成為下一代高效光電器件的候選材料。
這個報告將從激子物理的介紹開始,回顧近些年來基于膠體量子點的光電器件,包括量子點發光二極管和量子點太陽能電池。雖然在光電器件上有較成功的應用,膠體量子點有其本身的局限性:量子點薄膜的導電性不強。二維的納米片同時具有可調的能帶間隙和很高的導電性,很可能是下一個理想的光電材料。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不同于零維量子點的二維納米片具有其本身特有的新奇特性。比如實驗里已觀測到的快速發光, 以及理論上預測到的拓撲絕緣體特性。
另一個有趣的納米材料是硒化鉛納米棒。因它具有高導電性和低導熱性而有可能作為高效的熱電材料。我們實驗室最近合成了具有很少缺陷的納米棒,并能有效地控制其直徑和長度。我們對其晶體生長的機理很有興趣。實驗上的結果和理論上的計算有一定程度的吻合。
簡歷:
孫良峰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于1997年獲工程學士學位。之后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繼續研究生的學習,于2000年獲實驗粒子物理碩士學位。他在2000年至2006年之間就讀于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從事硅納米晶體的非線性光譜的研究,獲物理博士學位。從2007年初開始,他在康內爾大學做博士后,研究重點在膠體量子點的合成,表征,以及基于量子點的發光二極管和太陽能電池。自2011年秋季開始,他作為助理教授加入鮑林格林州立大學,并建立了他自己的研究團隊。2017年,晉升為副教授。
聯系方式:物理學院辦公室 (68913163)
邀請人:姚裕貴 教授
網 址:http://physics.bit.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