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豐碑: 董振堂 寧都起義領導人
董振堂

當寧都起義領導人、中國工農紅軍杰出指揮員董振堂壯烈犧牲的噩耗傳到延安,廣大指戰員無不為之悲痛。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親自參加了為董振堂烈士舉行的追悼會,毛澤東深情地說,“路遙知馬力”,董振堂是“堅決革命的同志”。
董振堂,1895年生,河北新河縣人。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陸軍中學,1923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9期炮科。后投身于馮玉祥的西北軍,因戰功顯赫,由排長逐級遞升至師長,曾參加1924年推翻賄選總統曹錕的北京政變和北伐戰爭。1931年任國民黨軍第26路軍73旅旅長時,被調到江西“剿共”。“九一八”事變后,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思想日益傾向革命。同年12月14日和趙博生、季振同等率第26路軍1.7萬余官兵舉行寧都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起義部隊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他任軍團副總指揮兼第13軍軍長,后任軍團長。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率部參加贛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戰役戰斗和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屢立戰功,聲名大振。曾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授予的紅旗勛章。
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紅5軍團擔任后衛,多次完成阻擊國民黨軍的任務,為保障中央紅軍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戰功,紅5軍團因此榮膺“鐵流后衛”的光榮稱號。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軍會師后第5軍團改稱第5軍,他任軍長。1936年10月所部編入西路軍,渡黃河西征,指揮所部參加攻占山丹、臨澤、高臺等縣城的戰斗。1937年1月12日率部在甘肅高臺縣城與近十倍于己的敵人浴血苦戰,戰至最后一人一彈,于20日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