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舉辦第三屆“北京理工大學-斯威本科技大學論壇”
發布日期:2014-10-21 供稿:光電學院等 攝影:各學院
編輯:新聞中心 郭強 閱讀次數:2014年10月14日,第三屆“北京理工大學-斯威本科技大學論壇”在北京理工大學召開。本次學術論壇的主題為”Research Excellence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分為光電工程、電子信息與自動化、材料工程、軟件工程、工業設計、人文和教育等六個分論壇。來自北京理工大學、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的80余名師生參加了該次學術論壇。
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趙長祿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回顧了三年以來兩校共同舉辦“北京理工大學-斯威本科技大學”學術論壇的主題及相關成果,并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
在主題為“全息與微納光子學”的光電工程分論壇,斯威本科技大學副校長、微光子學中心主任顧敏介紹了該校光電領域的研究方向和發展,以及與北理工光電學院的合作。他希望兩校在全息和微納光子學領域的合作能推動全息三維顯示研究的共同發展。光電學院院長薛唯介紹了光電學院的概況。光電學院分黨委書記郝群、副院長趙長明以及王涌天、譚小地等教授出席分論壇。
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分論壇由自動化學院副院長劉向東主持。自動化學院的彭志紅教授介紹了基于RBF神經網絡、支持向量機和時間序列分析的人體基因辨識方法和基于模擬退火算法的蛋白質結構預測方法;馬宏斌教授從反饋能力及其極限、分布式自適應控制和估計、有限模型自適應控制、半參數自適應控制等七個方面陳述了自己的研究;馬中靜副教授介紹了電力市場下大規模電動汽車分布式協同充電策略研究,并講解了基于價格的分布式定價機制和相關博弈方法和研究算例;史大威副教授介紹了傳感器網絡優化調度、事件驅動狀態估計和基于PCP的過程監控和故障診斷數據最優加權算法等研究。斯威本科技大學張慈深教授從未知信道辨識及信號源分離、壓縮感知、陣列處理和目標識別、傳感器網絡、圖像還原等角度介紹了團隊研究成果,并列舉了科研成果在安檢、宇宙射線分析、核磁共振、風力發電及CT重建等領域的應用。信息與電子學院黨委書記安建平出席分論壇。
材料工程分論壇由材料學院分黨委書記陳鵬萬主持。材料學院劉金旭副教授、王迎春副教授、博士研究生馮新婭分別做關于典型立方晶體動載荷下的變形和斷裂機理研究、超細晶純鈦高溫動態壓縮行為、剪切增稠流體的動態響應及其在防護結構中的應用等報告;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Sally McArthur和Dong Ruan分別做材料表面工程以及斯威本科技大學沖擊加載設施及相關研究項目的報告。材料學院副院長李樹奎、王全勝教授等出席分論壇。
在工程設計分論壇,設計與藝術學院宮曉東介紹了學院的學科設置、科研及師資力量、參與國際競賽獲獎情況以及學院對外交流與合作的現狀等信息。斯維本科技大學Blair博士做建筑內部設計和工程設計關系的報告。
在軟件工程、人文與教育分論壇,斯威本科技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相關領域研究人員也進行了學術討論。